tags: 思维方式 象思维
pages: 009
意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或现象进行抽象的思维方式。从众多不同事物的形象、现象、表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提炼,抽取事物的本质,舍弃非本质的特征,即《易传·系辞上》
:“立象以尽意。”中医学重视意象思维,见于《后汉书·郭玉传》
:“医之为言,意也。”
“意象思维”的优势在于从“形象思维”的“具象”特点升华为“抽象”特点,即由具体的、可见的“形态之象”,升华为只有在意识中可以感知的抽象的、不可见的“意念之象”,从而实现由“形态之象”上升为“功能动态之象”,进而有助于实现“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的类比功能,即《易传·系辞上》
所谓“立象以尽意”。
如自然界春季属木,阳气升发,草木枝叶条畅,而肝的疏泄功能主升散,性喜条达舒畅,与春之木气相像,故将肝归属于木;再如中医审察自然界的天象、气象(气候)、物象(物候),人体的藏象、舌象、脉象、病象(证候)等变化,据此来推测自然气化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分析人体病象、舌象、脉象来判断内在的病情,即所谓“司外揣内”;进一步以医者之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慧然独悟,昭然独明”,即以既往的知识、经验积累为基础,以直觉感悟、思虑,进行演绎推理;从整体功能动态上把握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提取主要病因病机,确立病证和治法。